2025贵州排名前八的中职学校名单
2025贵州排名前八的中职学校有:贵阳铁二局技工学校、贵州电子商务学校、贵阳卫生学校、贵州贵阳中山科技学校、遵义市职业技术学校、贵航高级技工学校、贵州民族大学中专部、贵州航空工业技师学院白云校区。
一、2025贵州排名前八的中职学校一览表
排名 | 中职学校名称 | 中职学校地址 |
1 | 贵阳铁二局技工学校 | 贵阳市南明区富源南路283号 |
2 | 贵州电子商务学校 | 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学前教育。 |
3 | 贵阳卫生学校 | 贵阳市观山湖区石林西路 |
4 | 贵州贵阳中山科技学校 |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富源南路548号 |
5 | 遵义市职业技术学校 | 贵州省遵义市福州路中段 |
6 | 贵航高级技工学校 | 贵阳市修文县扎佐镇大山村 |
7 | 贵州民族大学中专部 |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民族大学 |
8 | 贵州航空工业技师学院白云校区 | 贵阳是南明区花溪大道北段242号(艺校立校桥旁) |
注:以上中职学校排名是职校报名网根据网友在本网的关注度进行排名,仅供参考
二、2025贵州排名前八的中职学校简介
1、贵阳铁二局技工学校
贵阳市铁二局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创建于80年代,隶属于大型国有企业中铁二局集团公司。是学历教育、技能培训、职业鉴定、就业服务于一体的,是培养初、中级技术人才和具有职业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国有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建校三十多年来,拥有一支政治素质高、工作作风硬、技术业务精、敬业精神强、勤政廉洁好的教职工队伍。
在教学硬件方面,建成了综合办公大楼、教学楼,独立的学生住宿部、学生食堂两个,同时拥有汽车驾驶教学车辆240多辆,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汽车吊车等教学设备100多台;在技能教学方面建成了电子、电工实验室,电工焊工实训车间,汽车维修、工程机械维修实训车间,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工程机械操作实训基地8000余平方米。雄厚的师资力量,配套的教学设施、设备,为培养各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了优越条件。
学校是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的技工学校,学校以“文明诚信、优质服务”为宗旨,注重品牌教学,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狠抓实际操作(实际操作课时达到70% ),锻炼每一个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独立判断和排除故障,熟练地运用所学专业维修操作技能。通过教学实践,达到了我校的预期目的。
2、贵州电子商务学校
经省政府批准,原贵州省商业学校于2015年5月正式更名为贵州省电子商务学校。学校始建于1952年,为财经类全日制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学校座落于贵阳市区花果园,占地66亩,现有100多个教学班级,教职工300余名,在校生6500人,开设有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15个专业,有教学用计算机1711台,建有集教学、实训、鉴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六大类校内实训基地,64个实训室。位于清镇市贵州职教城的新校区正在建设中。
学校与省内外50多家实力强劲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建立了通畅的就业服务体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达到了98%以上,同时,发挥我校“贵州省第三十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站”、“全国电子商务师考点”、“贵阳市创业培训基地”的优势,开展各种相关专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学生双证书率达95%以上。
3、贵阳卫生学校
贵阳市卫生学校坐落于贵阳市市区,创建于民国28年(1939年),前身是贵州省立贵阳高级医士职业学校,1950年先后与省立贵阳高级护士职业学校、赣东北军区卫生学校、省立遵义高级医士职业学校合并,改名为贵州省卫生学校,属省卫生厅。1961年,学校更名为贵阳市卫生学校,改属市卫生局。校址解放前与虹桥,解放后迁次南门外芦花村。
学校分别于1981、1994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1999年学校14个专业通过贵州省中等医学教育专业认证,2000年又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92人,其中高级职称26人,中级职称75人。学校设有护理、助产、妇幼卫生、药剂、医学检验、预防医学、民族医士、中药士、药品检验、计划生育、病理检验、全科医士、美容技术与护理等14个专业。 1998年学校与省电大联合办学开办高级护理大专班,2000年与贵阳医学院联合办学开设高级护理大专班。经上级批准,从2001年起开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大专),招收药剂、检验、护理三个专业的学生150人。学校还面向学生和社会开办计算机及美容、美发技能培训。
学校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有电教中心、计算机室、电子阅览室、语音室、整体护理模拟病房、护士工作站、ICU(重症监护)室、美容、美发技能训练室外等学科实验室,拥有紫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议、荧光测定仪、电子血球计数仪、荧光显微镜、微生物分析系统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等一大批高级精密仪器。学校图书馆藏书15万册、各种期刊近600种。学校办有制药厂和门诊部,有稳定的实习基地35人。学校一贯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数据深化改革,注重素质教育,规范管理,提高教学质量。60年来,培养了15000多名实用性中等医药卫生人才。先后被子评为“贵州省教育战线先进单位”、“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集体和市区精神文明单位”。
2006年贵阳卫生学校升格为贵阳护理职业学院.2009年搬迁至贵阳市金阳新区石林西路2号,比邻贵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贵州省武警总队。
4、贵州贵阳中山科技学校
贵州省贵阳市中山科技学校是经贵州省教委黔教函(1996)12号文件批准成立的一所集现代信息技术、旅游管理、汽车工程、学前教育、机电等为一体的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位于具有浑厚历史文化底蕴,风景优美秀丽的贵阳市南明区富源南路548号,占地面积200余亩,校内建有能充分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需求的各种设施设备如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房、形体室、语音室、学生公寓、足球场、篮球场及各专业实训室。建校10多年来已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近万明,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主席2014年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讲话精神,贵州省贵阳市中山科技学校与相关企业强强联合,与美国国家综合科学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和多家高校紧密结合,为就读我校的广大学生建成一条“专本连读、高端就业、出国深造、精英培养”的成才大道。
5、遵义市职业技术学校
遵义市职业技术学校,系政府办学,隶属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双重管理。2002年2月,由原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职业高级中学、贵州省重点技校遵义市技工学校、贵州省重点技校长征电器公司技工学校“三校整合”而成。2005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1年10月成为国家1000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学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224人,其中专任教师145人,高级职称36人,中级职称75人,“双师型”教师达到75%以上,在校学生4300余人。开设专业有:机电技术、数控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维修电工、模具钳工、汽车驾驶与维修、旅游酒店服务、学前教育、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二十二个专业。建有校园网、远程教育网、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拥有机电、数控、电子、学前教育、旅游酒店服务等专业实习基地14个。形成了机电技术、电子技术、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旅游与酒店管理 “五大拳头专业”。
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面向市场和社会实行多层次办学,致力于“求实、创新、敬业、文明”的校风建设,实行 “六个一”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绩效工资制,制度规范,管理严格。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就业安置渠道畅通,目前,“贵州省第五十五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就业与再就业培训基地”、“遵义市汇川区农广校”、“汇川区公务员计算机培训中心”等设在我校。学校实行“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指导—就业安置”一条龙服务,为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初中高级适用型技术人才。
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学生家长的认可。近几年来,学校荣获“遵义市汇川区先进学校”,“贵州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贵州省职业技能鉴定先进集体”,“遵义市文明单位”, “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文明风采’竞赛优秀组织奖”,2010年荣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获得“贵州省文明单位”,2008年至2011年,参加全市、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41个、二等奖51个、三等奖40个、优秀奖18个,学校因此连续四年被贵州省教育厅评为全省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
6、贵航高级技工学校
贵州航空工业技师学院是在国家重点技工学校——贵航高级技工学校基础上发展升级的一所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的技工院校,创建于20世纪70年代,现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是国家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是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2010年,学院与开发区政府共同建立了“贵阳市小河区职业教育中心”。2011年学院被贵州省总工会批准为“贵州省示范性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同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职工培训优秀示范点”,2012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批准在我校建立“国家级数控加工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
学院是贵州省第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南昌航空大学教学点、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工作站、贵州省外派劳务培训基地。学院现有机械制造工程系、机械装配与维修工程系、电气工程系,主要专业(工种)有:机床切削加工(车工、铣工、磨工)、数控加工(数控车、加工中心)、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工量具制造与维修、模具制造、机械装配、焊接加工、热表处理技术、工具钳工、装配钳工、机械设备维修、汽车钣金与涂装、汽车维修、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电机电器装配与维修、电子仪器仪表装配技术、电子技术应用、现代物流、酒店服务、天车操作与维修等。是一所集技师、预备技师、高级技工、中级技工及初级技工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多层次、多专业、多学制的技工院校,是培养技师的摇篮。
学院有小河、扎佐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00多亩,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学院拥有一支稳定的教职工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占80%以上,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生活设施完善,在校学生近5000人。学院有供学生教学实习的各种实验、实训设备500余台(套)。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9%以上,许多毕业生进入企业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涌现出“奏武班组”的创始人秦武、数控车工首席技能专家孙刚等知名人物,不少毕业生进入领导岗位,成为企业的管理者。
学院以“德技双修、知行合一”为校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德育为根本、以技能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努力为中航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技能人才。建校三十多年来,已为中国航空工业和省内外企事业单位培养和输送了2万多名各类中、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2006年,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我院“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2010年贵州省教育厅批准我院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当前,贵州航空工业技师学院紧紧抓住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机遇,坚持“产业化发展、企业化运作、军事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思路,不断拓展办学空间,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加快整合,推动学院跨越发展。
7、贵州民族大学中专部
贵州民族大学成立于1951年,是一所省属综合性全日制公办高等院校,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各类专业人才。 学校历来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中央有关部委、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及省直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亲切关怀,胡锦涛同志、江泽民同志、胡耀邦同志、温家宝同志、李瑞环同志等都曾先后到我校视察。胡锦涛同志还亲自与我校师生在学校南大门旁植下“共青林”;江泽民同志来我校视察时,作了“发展民族教育、加强民族团结”的题词,并为我校题写校名,我校50华诞,江泽民同志又为全国民族院校作了“努力发展民族教育,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题词。
历经63年的建设,学校已经发展成为贵州民族人才的成长摇篮,民族文化的传承纽带,民族学术的研究中心,民族团结的培育基地,民族地区的发展智库。目前,全校师生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和发扬“自强不息,全面发展”的校训和“奋发蹈厉,庄敬自强”的校园精神,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为中心,努力促进学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为将学校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校园和谐、民族团结、社会信赖、人民满意的民族大学而努力奋斗! 贵州民族大学中专部教学区位于贵阳市三桥马王街龙坝巷5号,交通十分便利,教育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有宽敞明亮的教学大楼,舒适的学生宿舍。学校实行封闭市军事化管理,是育人的摇篮,是学生安心、家长放心的理想学校。
8、贵州航空工业技师学院白云校区
贵州航空工业技师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以全日制普通高职教育为主,并举办中等职业教育及中高级技工培训教育,同时也是一所集技师、预备技师、高级技工、中级技工及初级技工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多层次、多专业、多学制的技师学院,是培养技师的摇篮。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是全国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贵州省第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学院现有在校学生5000余人。
贵州航空工业技师学院白云分校(一校区位于白云区都拉营,二校区位于贵阳市南明区花溪大道北段241号)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学校实施设备齐全,拥有高铁模型、高铁安检系统、高铁教学系统;有钢琴训练室72间、大型钢琴教学训练室一间(60台钢琴)、美术室、形体训练室,古筝训练室;有护理实验室、演播室、电子阅览室等。
学院始终秉承“德技双修,知行合一”的校训,“重德兴校,育德树人”的办学理念,坚持培养社会尊重、企业欢迎的技能人才。办学以来为中国航空工业和省内外企事业单位培养和输送了6万多名各类中、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学院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共有各类专任教师373人,其中研究生学历教师22人,本科学历教师191人,副高以上职称68人,形成了以讲师为主体的理论教师队伍和以高级技能人才为主体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同时学院为了适应教学需要,从企业聘任了具有高技术能力的外聘教师,充实和加强了教师队伍。学院将紧紧抓住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机遇,坚持“产业化发展、企业化运作、军事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思路,不断拓展办学空间,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加快整合,推动学院跨越式发展。